来源:http://www.jxjingxin.com 发布时间:2015-12-30 点击次数:3209
当前,最热门的词汇莫过于“互联网+”。在今年的两会上,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推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,促进电子商务、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,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。“互联网+”概念的提出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。当前,互联网正在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。那么同样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融合,为什么是“互联网+”而不是“+互联网”?“互联网+”和“+互联网”究竟有什么不同?
互联网是主动创新者
“互联网+”和“+互联网”从语法上看,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互联网是主语,后者互联网是宾语,主语代表主体,而宾语则是动作行为的对象。从这个层面上理解,“互联网+”突出的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,助力其带来创新和升级。而“+互联网”则指的是其他行业使用互联网技术,可以只是生成一个应用,或是构建一个新渠道,互联网在生产要素分配中的优化和继承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,不会带来本质性的创新和变革。
事实上,有关“互联网+”还是“+互联网”的讨论早已展开。几年前,当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撞出火花,手机支付应用开始兴起,余额宝、百度理财等“宝宝类”产品开始出现,业界就对究竟是“互联网+金融”还是“金融+互联网”展开了讨论。有观点认为,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融合,应该定义为“互联网金融”,互联网将推动金融业务创新,为整个金融行业带来变革;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,金融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,考虑到监管和安全,应该定义为“金融互联网”,互联网仅仅只是金融业务开展的工具和新渠道。
时至今日,这个讨论已经停止。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,各种“宝宝”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理财首选,用户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手机支付应用在“徘徊”多年之后终于迎来了爆发式发展,支付宝钱包、微信支付等应用得到规模发展,而这正是互联网给金融业带来的创新和变革。可以说,互联网已经用市场证明,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融合,是互联网模式下的金融业务的全面创新,而不是简简单单的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。
“互联网+”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表明“互联网+”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,其本质上是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分配中的优化和继承作用,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。当前,互联网正在加速与传统行业融合,互联网+零售、互联网+金融的创新成果已经显现,而互联网+汽车以及互联网+家装等新的“碰撞”正在进行。如果说,原来互联网技术主要是在第三产业中应用,那么现在的互联网正在开始影响第二产业以及第一产业。
“互联网+”互联网说了算
“互联网+”是一个开放式话题。当前,全球互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互联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提升。在此背景下提出的“互联网+”概念,意味着互联网可以帮助更多行业实现转型升级。然而,尽管“互联网+”后面可以是“x”,这并不代表互联网已经成为无所不能的金钥匙,更不意味“互联网+”就是互联网说了算。
在“互联网+”的模式下,互联网是改造者而不是主导者。以互联网交通为例,“互联网+交通”的未来不是互联网说了算,互联网交通的主导者和规则制定方依然是交通行业,互联网负责将新的技术和应用引入其中,用互联网特有的创新思维推动交通行业的变革,使其更适应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。同理,互联网金融、互联网医疗也都是如此。无论互联网与谁相加,双方都是相互融合、相互促进的关系。
作为一种新兴力量,互联网正在给传统行业带来冲击。有观点认为,互联网会蚕食传统行业的市场空间。事实上,“互联网+”的本质是做加法,而不是做减法。“互联网+”强调的是增量市场的开拓。以互联网医疗为例,互联网力量进入医疗产业,并不会导致医疗行业的萎缩,恰恰相反,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创新力量,互联网医疗将催生一个全新的市场,一些新的产品和应用将出现,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和选择。不过在这个将盘子不断做大的过程中,互联网将拥有一定的话语权,传统医疗行业与互联网需要在合作中找到平衡。
“互联网+”概念的提出,标志着我国政府在推进信息经济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。不过,在“互联网+”的热潮下,我们仍然需要多一分冷静和思考。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如何在机制的保障下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合作创新,如何避免盲目投资,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。